信息详情
巢湖市第二中学,系安徽省示范高中,巢湖市直属中学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,人文积淀丰厚。地处市区黄金地段(团结路北侧),西傍卧牛山,东眺洗耳池,位置得天独厚,环境清幽雅静,交通方便快捷,是莘莘学子读书的天堂,各类人才竞出的摇篮。办学60年来,学校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,为地方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,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办学业绩。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,荣获中宣部、教育部、司法部等部门授予的“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”等16项国家级奖励和省委省政府授予的“安徽省文明单位”等28项省级荣誉称号,先后被评定为省重点初中、地区重点中学、市示范完中、省示范高中。先后受到国家和省级10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。目前,学校上下凝心聚力,正朝着“争创优秀省级示范高中”的更高目标鼓勇奋进,誓为满足巢湖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而追求不止奋斗不息。学校基本情况如下:一、校史源流梗概我校自1947年创办至今,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,在历经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。校名几度变更,先后使用过:皖光初级中学(1947-1951年。私立黄山初中并入。)、巢县初级中学(1952-1959年。炳辉烈士子弟学校并入。)、巢县第二中学(1960-1968年)、巢城中学(1969-1970年。与巢县一中合并)、巢县第二中学(1971-1983年)、巢湖市第二中学(1984年以后)。校址几次搬迁,创办之初在北大街天主教堂,1953年迁至夫子庙,2003年迁至巢湖一中原校址。校园由1处发展到2处(本部、分部--由城西原巢湖市劳动技校改建)。建制几经变化,由私立初中到公办初中,由独立初中到完全中学,由完全中学到独立高中;由最初的3个班140名师生发展到今天的75个班5300多名师生。层次几番提升,学校先后被评定为安徽省重点初中(1956年)、巢县重点中学(1978年)、巢湖地区重点中学(1984年)、巢湖市示范完中(2000年)、安徽省示范高中(2004年)。二、学校发展现状1、办学规模不断扩大。2001年8月,接收并改建市劳动局技校为初中分校;2003年8月,迁至新校园(原巢湖一中)办学。2004年申报、2005年获批成为省级示范高中。高中逐年扩招,班级设置最高峰时超过82个班,高中班级净增34个;学校现有教学班77个(初中26个,高中51个),在校生近5000人,实现了以高中为主体的办学性质。2、校园建设日新月异。依据新校园规划,本部和分部建设次第展开。学校先后共投入3000万元,用于校园建设,本部已建成5栋呈四合院布局并有联廊相接的教学楼,以及塑胶运动场、校园广场等其它附属设施,校容校貌焕然一新,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;分部教学综合楼也已落成,已具备独立成校条件。3、师资力量不断加强。现有在编教职工226人(2001年核定编制为235人),专业教师201人,教师队伍本科率达92%,其中一级教师98人,高级教师76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名,全国优秀教师1名,省优秀教师4名,省、市级"教坛新星"10名,市拔尖人才3名。4、德育工作特色鲜明。构建了具有二中特色的德育系统工程;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综合课程框架;构建了学校、家庭、社会 “三位一体”的教育网络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、成绩突出,2008年荣获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。5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。学校确立“四创四成”的办学思想,坚持"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举,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重"的办学宗旨,大力实施素质教育,全面推行新课程实验,教科研成果丰硕,教学质量保持强势状态。2002年--2004年的高考本科达线率均居市级示范中学第1名;2005-2008年,高考二本达线人数每年增加两位数以上;2003-2005年连获全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优胜奖,2008年获全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比高考目标优胜奖。2009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 “英才战略”和“丰收计划”下达的高考目标。实行划片招生后的中考成绩也一直名列全市前茅,2006-2009年,连续四年囊括全市中考状元。三、学校文化积淀1、"四创四成"的办学思想:创办、创业、创新、创造,成长、成人、成才、成功2、"二并四性"的宗旨目标:二并: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举、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重。四性:目标系统整体性、管理系统开放性、教学策略多样性、评价体系科学性3、"一训三风"的校园传统:校训:爱父母,爱巢湖,爱祖国,爱科学。校风:互敬,相竞,平静,干净。教风:自强,厚德,务实,创新。学风:勤学,善问,能知,敢行。4、"三校三园"的战略举措:三校:以德立校、依法治校、质量强校。三园:建设平安校园、书香校园、绿色校园。5、"三个特别"的二中人精神: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奉献、特别能创造。
友情提示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信息资料